cell_right_1
cell_left_3
cell_right_1
cell_right_2
cell_right_5
symbol
symbol_s
symbol_2_4
symbol_2_3

Latest News

最新消息

banner
首頁 最新消息 回上頁
2025.05.12
科技新知

外泌體規格完整指南:掌握5項關鍵標準,避開市場誤區

分享:

近年來,外泌體成為醫美、再生醫學與生技研發領域的熱門關鍵詞,但你是否曾經困惑:「這些外泌體產品到底有什麼差別?」「高濃度就等於高品質嗎?」

 

事實上,真正能決定外泌體品質與功效的關鍵,在於外泌體規格

 

一、外泌體規格有哪些?

外泌體規格有哪些

所謂的「外泌體規格」,不只是單看顆粒數,而是包含了粒徑大小、結構完整性、測量方式等多個面向。這些規格不僅關係到產品的安全與效能,也影響是否符合國內外未來的品質規範。

 

這篇文章,我們會用簡單明瞭的方式,帶你一步步認識什麼是外泌體的顆粒、囊泡、測量方法,並整合目前台灣與國際的相關標準與建議,幫助你建立「判斷外泌體品質」的基本能力。如果你正在接觸、使用或評估相關產品,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的。

 

二、什麼是外泌體顆粒?粒徑大小是關鍵指標

什麼是外泌體顆粒?粒徑大小是關鍵指標

外泌體最常被提到的規格之一,就是它的「粒徑大小」。簡單來說,外泌體是細胞自然釋放出來、具有雙層膜結構的微小囊泡,其直徑通常介於30 到 150 奈米(nm)之間。這些顆粒雖然肉眼看不見,卻可能扮演傳遞訊號、調節免疫、促進修復等重要角色。

 

但問題來了——如果一個產品標榜含有「外泌體」,卻沒有清楚說明它的粒徑範圍,就無法判斷它是否真的符合標準。更極端的例子,有些產品甚至混入了比外泌體更大的微囊泡或凋亡小體,這不但會稀釋效能,也可能影響安全性。

 

因此,確認顆粒的尺寸與分布是否落在正確範圍內,是評估外泌體品質的第一步。這通常需要透過專業儀器來測量,例如:

  • 奈米粒子追蹤分析儀(NTA, 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)
  • 電阻脈衝感測技術(RPS, Resistive Pulse Sensing)
  • 動態光散射(DLS,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)
  • 流式細胞儀
  •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(TEM,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)或冷凍電子顯微鏡(Cryo-EM, Cryo-electron microscopy)

 

這些技術各有優缺點,但共同的目的是協助我們「看見」這些奈米級顆粒的真實樣貌。簡單來說,粒徑越穩定、分布越集中,品質通常也越可靠。

 

三、外泌體囊泡與其他顆粒的差異

外泌體囊泡與其他顆粒的差異

雖然我們常聽到「外泌體囊泡」這個說法,但你知道嗎?在細胞分泌的眾多囊泡中,並不是所有囊泡都屬於外泌體。若要進一步釐清外泌體的品質與規格,就必須先理解它和其他囊泡的差異。

 

外泌體(Exosome)是一種具有脂質雙層膜結構的奈米顆粒,起源於細胞內部的內涵體(endosome)系統。與它們經常被混淆的,還有兩種常見囊泡:

  • 微囊泡(Microvesicles):直接從細胞膜出芽而來,大小範圍更廣,約 100~1000nm。
  • 凋亡小體(Apoptotic bodies):細胞凋亡時形成,內容物較混雜,可能包含DNA或細胞器碎片。

 

為了確認產品中的囊泡是否真的是外泌體,必須透過特定的辨識方法來檢驗其結構與標誌物,例如:

  • 電子顯微鏡觀察(TEM 或 Cryo-EM):可直接看到其脂質雙層結構與球狀外型。
  • 蛋白質標誌物檢測:常見外泌體專一性蛋白如 CD9、CD63、CD81,這些標誌可以用來鑑別與確認。

 

如果一項產品宣稱含有外泌體,卻無法提供 TEM 圖片或標誌蛋白的檢驗資料,就難以說服專業人士相信其成分與效果。因此,不只是數量,「你拿到的是不是正確的囊泡」,才是關鍵。

 

四、外泌體規格測量方法有哪些?如何判斷準確性

既然外泌體的規格這麼重要,下一個問題就是:我們要怎麼準確測量它?市面上不少產品都標榜含有外泌體,但如果沒有科學的測量依據,那這些數字可能只是「看起來很厲害」而已。

目前常見的外泌體測量方法,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:觀察結構分析數量與分布

 

🔬 1. 結構觀察工具:看見「外泌體長什麼樣」

這類方法主要是用來確認外泌體的形狀和有無脂雙層結構,常見工具有:

  •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(TEM)
  • 冷凍電子顯微鏡(Cryo-EM)

透過這些工具,可以看到外泌體的圓形輪廓與雙層膜樣貌,是判斷是否為真正「外泌體囊泡」的關鍵。

 

📊 2. 數據分析工具:了解大小分佈與濃度

這類方法則用來量化外泌體的粒徑、濃度、總數等,常見技術有:

  • 奈米粒子追蹤分析(NTA):追蹤粒子的布朗運動,計算大小與數量
  • 動態光散射(DLS):快速估算粒徑分布,但對異質性高的樣本較不準
  • 電阻脈衝感測(RPS):測量粒子通過微孔時產生的電訊號變化
  • 流式細胞儀(Flow Cytometry):可搭配抗體進行標記分析

 

不同方法適用於不同階段與目的,但總原則是——多角度檢測比單一數據更可靠。理想狀況下,一份高品質的外泌體樣本,應該能同時提供結構圖像與粒徑數據,並說明所用方法與條件。

 

對消費者來說,不一定要懂儀器操作,但你可以從產品提供的資訊中,快速判斷是否有科學根據可循。如果連基本的粒徑範圍與測量方式都未公開,那就值得多加小心。

 

測量方法 主要功能 優點 限制 適合用來判斷的項目
TEM(電子顯微鏡) 結構觀察 可清楚觀察外泌體的雙層膜與形狀 成本高、需專業操作 是否為真正的外泌體囊泡
Cryo-EM(冷凍電顯) 結構觀察(更高解析度) 結構保留完整,適合高品質影像分析 儀器昂貴、非一般機構可使用 外泌體結構完整性
NTA 粒徑 + 數量 可同時觀察分佈與濃度,是目前最常用技術 對操作條件敏感,樣品純度會影響準確性 粒徑範圍、粒子濃度
DLS 粒徑(平均) 測量快速、操作簡便 不適用於混合顆粒群,易受雜質干擾 顆粒大小的概略估算
RPS 粒徑 + 數量 靈敏度高,可偵測更小顆粒 微孔尺寸需精準控制,樣品可能阻塞 粒徑分布、顆粒計數
流式細胞儀 表面標記 + 大小篩選 可標記特定蛋白,進行分類與鑑別 難以偵測小於200nm的粒子 是否表現外泌體特有標記蛋白

 

五、5個外泌體規格判斷標準

如果你以為「外泌體濃度很高」就代表產品好,那可要小心了。真正的外泌體規格,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數值,而是需要綜合評估多項指標,才能真正看出它的品質與應用價值

以下是幾個常見、也最關鍵的規格項目:

 

1. 粒徑範圍與分佈

外泌體的標準粒徑多介於 30~150nm。如果產品中含有太多超出這個範圍的顆粒(例如大於200nm的微囊泡或凋亡小體),就可能會被視為雜質,甚至影響功能。

 

2. 顆粒數量(濃度)

通常以「particles/mL」為單位,顆粒數多寡會影響活性強度。但這個數字必須與粒徑與純度一起看,單一數值不能代表一切。

 

3. 標誌蛋白與結構驗證

是否有提供外泌體特有的蛋白標誌(如 CD63、CD81、CD9)?是否附有 TEM 圖片?這些資訊都可以幫助你確認這是「真的」外泌體,而非雜質或其他來源的顆粒。

 

4. 純度與不純物分析

例如是否含有核膜蛋白、內質網殘留、細胞碎片等非外泌體成分。根據衛福部發布的研發指導原則,這些成分若存在過多,需視為「不純物」加以控制。

 

5. 檢測方法是否標準化

是否明確說明測量方式?使用 NTA、TEM 還是其他技術?有無採用國際建議的檢測流程(如參考 MISEV2018)?這些都會影響數據的可信度。

 

📌 如果你想知道外泌體副作用有哪些,可以點擊這篇深入介紹 👉 外泌體副作用有哪些?5件你該知道的事,讓你安全又有效果

 

六、市場產品規格常見誤區與陷阱

市場產品規格常見誤區與陷阱

隨著外泌體商品越來越多,許多產品包裝與行銷詞彙也變得五花八門。但我們在看這些資訊時,最需要的不是「被感動」,而是「看得懂」。以下幾個市場上常見的誤區,你可能也曾遇過:

 

⚠️ 誤區 1:「顆粒數高」就代表效果強

有些產品會標示「每毫升高達10¹²粒子」,看起來很厲害,但如果這些粒子不在標準的粒徑範圍內、或是混入大量雜質,其實對效果沒什麼幫助。記得,顆粒的「品質」比「數量」更重要

 

⚠️ 誤區 2:「使用外泌體成分」卻沒說明測量方式

有些標榜「含外泌體」的產品,根本沒有使用 TEM 或 NTA 等專業儀器測量過,只靠廠商自述或推測含量,這樣的資訊很難站得住腳。

 

⚠️ 誤區 3:故意混淆「微囊泡」與「外泌體」

兩者來源不同、功能不同,甚至大小也差異顯著。但部分產品會模糊字眼,把各種細胞分泌顆粒通通稱作「外泌體」,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說法。

 

⚠️ 誤區 4:沒有任何檢測數據佐證

真正的外泌體產品,應該要有實際測量的數據報告(例如粒徑分布圖、濃度、TEM 圖片、蛋白質檢測結果等),若這些都欠缺,就像是賣一瓶「純天然果汁」,卻連原料都無法確認來源。

 

✅ 怎麼避開這些陷阱?

你不需要自己操作儀器,但可以從幾個簡單問題來檢視產品:

  • 有沒有標示粒徑範圍?是否落在 30~150nm?
  • 濃度數據有沒有搭配顯微圖或蛋白質標誌?
  • 測量方式寫得清楚嗎?還是只有模糊的「高科技檢測」?
  • 是否公開檢測報告或提供第三方驗證?

如果這些資訊都沒有,那就建議先別急著下單

 

📌 如果你對外泌體價格範圍是多少感興趣,可以點擊這篇深入介紹 👉 外泌體價格大解析:4大關鍵影響價格!如何選擇最划算又有效的療程?

 

從源頭解決問題:亞家生技的專業把關

了解了外泌體規格常見的誤區,你可能會問:「那有沒有值得信賴的外泌體產品來源?」

答案是,有的。從源頭把關,是確保療程效果和安全性的關鍵。

 

🔧 整廠輸出服務

我們提供從零開始的完整規劃,包括:

  • 廠區動線與潔淨區設計
  • 細胞培養設備(Isolator)建置與整合
  • 3Q 確效(IQ、OQ、PQ)與 VHP 滅菌作業
  • 細胞培養製程導入與技術授權

讓你快速建立合規、安全、可量產的製造流程

 

🧪 YJ-Isolator 專業級細胞製藥工作站

我們的 YJ-Isolator 專為細胞與外泌體製備設計,整合:

  • Incubator(培養箱)
  • 顯微鏡
  • 離心機

並可依照你的製程需求客製調整,是理想的GMP-ready 解決方案

 

🫧 細胞外囊泡(EVs)供應與客製服務

  • 提供 500 億 / 3000 億顆外泌體的人類臍帶來源 EVs
  • 支援 免疫細胞與幹細胞培養服務

讓你專注開發產品,我們幫你穩定供應關鍵原料與技術。

 

📌 如果你對外泌體公司感興趣,可以點擊這篇深入介紹 👉 2025最新推薦!5大外泌體公司,哪家技術最領先?

 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
管理Cookies

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
查看隱私權政策

管理同意設定

必要的Cookie

一律啟用

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。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(即服務請求)來設置這些 Cookie,如設置隱私偏好、登錄或填充表格。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,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。